如何快速學習一門新知? 4個技巧提升精準思考!
「萬一未來工作被取代怎麼辦?」這邊集結了好幾本書的精華 ,教導你如何快速掌握一門全新的知識,快速學習新領域的基本知識,跟上時代快速更迭。
如何快速學習一門新知? 4個技巧提升精準思考!

By Sherriel 雪瑞
如果你也會想「萬一未來工作被取代怎麼辦?」這邊集結了好幾本書的精華 ,教導你如何快速掌握一門全新的知識?快速學習新領域的基本知識,跟上時代快速更迭。
科技發展時代,在15年前電腦剛剛開始普及,父母總覺得用電腦是在「打遊戲」、「不誤正業」。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認同網路發展真的已經是零售和產業發展的核心。 所以今天想來談談關於「如何學習」這件事。
重點小摘錄
1. 列出關於此領域至少 3 個具體疑問。
首先,「學習新知識」一定要先「意識」到自己不懂,有意願弄清楚、弄明白,在生活中就更容易發現、注意到答案。
為什麼這麼說呢?
試著設想看看,針對一個全新的議題,你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核心問題或最不理解的地方,肯定是能串連你自身經驗的重要疑問。
一旦針對這個知識問對了核心問題,就如同終於「看清楚標的位置在哪」。想當然爾,「拿著標,就更容易找到靶」。
舉例來說,
- A是個媒體工作者,覺得自己不懂人工智慧,應該要學學人工智慧,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報導更有深度。
- B是個工程師,覺得自己不懂人工智慧,應該要學學人工智慧,這樣才能與時俱進,讓自己在職場上的價值更高,甚至未來轉行進入無人車(自動駕駛)團隊。
很明顯的這兩種人想了解的「人工智慧」問題是明顯不同的。除非,你搞清楚自己針對新知識的最核心 3 大問題,才能夠有效率地找到最合適的解答,也就是最適合自己切入學習此領域的角度和面向。

2. 帶著具體疑問,才去蒐集資訊。
像上方舉出的兩種案例,想了解人工智慧的動機可說是完全不同的。
「具體問題」本身會幫助自己釐清自己「為什麼需要這個新知識」?通常連結自己本身的需求,去理解新領域知識會更快拿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A和B很明顯都要先搞懂「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以及「人工智慧的基本運作邏輯是?」這些基本問題,但緊接著兩人需要研究的方向就大不相同了。
A作為媒體工作者,或許需要理解全球趨勢,歐洲美國的 AI 產業發展現況與瓶頸,搞懂後再回歸到 AI 產業將如何影響台灣硬體產業發展,這或許就會成為一篇「好報導」,足以讓A做好他的工作。
但對B而言,這樣的理解就遠遠不夠了,由於人工智慧的基礎是大數據分析,而大數據分析應該學會R語言或 Python,所以R語言和 Python就是B需要近一步進修的方向。
3. 如何徹底搞懂新知識的極限?研究反對者的說法。
如果有學過辯論的人勢必聽過:
想像看看,「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工作」這種說法相信很多人聽過,如果你在理解人工智慧議題後也深深相信這是真的。
那你一定要找出「反對“人工智慧講取代人類工作”」的論點,徹底理解反對者的思考角度,這個做法有兩大好處:
- 優化判斷思考能力,快速掌握新知:理解正反雙方的論調可以幫助你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兩者的強項和弱項,幫助你從更多元的角度認識同一個議題,優化自己的判斷思考能力,快速掌握新知識。
- 提升對議題的理解度,找出最合適的答案:大部分人都習慣於用單一兩種方式思考問題,強迫自己理解對立兩面的見解後再做判斷,你將會得到更符合個人實際所需的答案。

4. 主動思考,挖掘看不見的關係。
創新,常常都是從舊與新的連結開始的。學習新知究竟是為了什麼?除了給自己帶來知識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如何應用。
而應用,一切都要從「想像力」開始。
跟大家講個故事:
在現今,Apple 滑鼠一直以簡潔俐落的白色為人所知,還有流暢滑順的薄弧形手感。但其實滑鼠並不是賈伯斯發明的,可是是由賈伯斯把這個實驗階段的概念美化成真正的好產品–Apple Mouse。
在賈伯斯那個年代,原本電腦和周邊產品都被大家習以為常的認為就是「醜醜的外觀」。
Apple 早期的滑鼠設計
但賈伯斯洞悉到消費者購買的真正動力都是「渴望擁有」,所以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會渴望擁有的物品」而非冷冰冰的機器,所以 Apple 開始著手優化電腦、改良滑鼠,甚至是打造出後來熱銷的 iPod 與 iPad。
但這一切的開端都是,賈伯斯挖掘出舊與新的連結。透過「想像力」和「思考力」挖掘出原先看不見得關係。
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領域也是如此,除了基本的理解和認識,相信這很多市面上的書籍、講者甚至是影片都可以教導。
但真正有價值的人才,是在學習吸收後還能提供創見的人。
By Sherriel 雪瑞 寫在一個真摯分享的心情

訂閱每週一封溫暖來信
- 訂閱追蹤 Sherriel 雪瑞 -
- 收聽 Podcast 跨界生活家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