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分鐘「説好」一本書?中國說書人的知識管理法
成甲是中國「得到」App 最受歡迎的說書人,很喜歡成甲用 25-35 分鐘之間的時間「講」一本書。
但究竟他的彙整秘訣是什麼?
25 分鐘「説好」一本書? 中國說書人的知識管理法
1. 習慣性防衛,讓我們失去檢討的機會
你一定也曾有過這種經驗,聽到新的建議和不同的聲音,直覺第一個念頭是「如何反擊?如何反對?」
這裏引用《精準學習》中的一段話:
「《第五項修煉》曾引用行為科學的奠基人克里斯・阿吉里斯的觀點:『習慣性防衛的根源是懼怕暴露出我們想法背後的思維。….防衛性的心理使我們失去檢討自己想法背後的思維是否正確的機會。對多數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種威脅,因為我們害怕別人發現它的錯誤。』」
成甲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有意識地區分「我」和「我的觀點/行為」,不再把對自己觀點的質疑與自我失敗劃上等號。
每當遇上新觀點,第一個反應試著想:「這個觀點肯定有用,我應該怎麼用它來幫助自己?」
積極思考新觀點內的價值之處就是一般人和能進步的人之中的差異。
他書中寫的這句話我特別喜歡,他說:「下次我們在面對挑戰時,就可以從容地問自己:我的觀點是不是可以在別人的意見裡進化得更好?」

2. 系統性的反思,才能夠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知識誤區(跳躍性假設)
我自己也一直都很喜歡《影響力》這本書,《影響力》中談到社會認同對於群居生活的人類有極大的影響。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沒有人會想得太多。」___Walter Lippmann
《影響力》作者席爾迪尼提出:人就像答錄機,一按按鈕就播放。
在習慣性和社會認同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是在做跳耀式的思考,並沒有真的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漏洞。這時候,『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就很重要。
成甲在《精準學習》中提到的案例很精彩,是說世界象棋冠軍和世界太極拳王維茲勤的學習經歷。早期,維茲勤憑著直覺很順利的晉升賽局,直到卡關,他的教練布魯斯為了幫助他發現問題,就透過提問協助他放慢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不斷地反問以下這些問題:
「解釋你為什麼下這一步棋?」「要達到這個目標有沒有別的辦法?」「你考慮的因素周全了嗎?」「有沒有其他佈局順序更好?」
透過這種反思,反覆練習,才有機會變成固中翹楚。
換句話說,「大多數人看到的問題就是問題:心態積極的人,看到得全是機會。」
這話中所謂的「機會」,以往總被解釋為「扭轉的可能性」,但其實也同樣可以是「反思和學習的可能」,不是嗎?

3. 如何訓練自己快速掌握新議題?以教為學。
陳述和表達,是重要的脈絡重整過程。可以督促自己發現知識阻塞,幫助進一步打通已知的知識理論。
因為教學絕不能只是「自己知道多少就教多少」,教學成功與否和教者的脈絡及陳述能力有極大的關係。
此外,要將一個議題短時間內摸熟還能教學,有兩個重要方法:
- 大量查閱資料、購買書籍,以及
- 深入了解此議題極端的兩種觀點(正反面案例)。
一個主張可以在自己的理論裡講得 100% 完美,沒花點功夫研究,沒有誰能短時間內就注意到此觀點的不足之處,除了它的反面主張。
所以,深入理解一議題的極端兩種觀點,可說是深入快速學習的一道捷徑!
4. 為什麼知識要付費購買?
簡單來說,在已經解決「習慣性防衛」和建立起「反思習慣」後,若要提升學習效率,也就兩種方法:「提升學習效率」和「提升內容品質和數量」。
但是這兩種方案其實是互相衝突的,因為一天 24 小時時間有限,又該如何同時提升學習數量呢?所以,也就只能提升學習內容的品質。
成甲的「買書」哲學:把書籍當成私人顧問
關於買書,一般人常犯的謬誤有二,
謬誤 1. 遇到問題,需要解決就買相關書籍閱讀?
思考點:有沒有想過,遇上問題時,你該怎麼知道手上「這本書」就能解答你的困惑?
謬誤 2. 買一本書就是要全書從頭到尾看完才算「讀了」?
思考點:如果閱讀是為了要提升思考效率與提升思路層次,那「從頭到尾看完一本書」就像是一位老師上課從頭講到尾,沒給你一點空間思考、反思,甚至提出自己的論點!
而成甲的「買書」哲學很簡單,他説:「只要覺得可能會有用的,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我買書不是為了看完全書,而是為了更快速地尋找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識阻塞。」
由於在深入思考的狀態下,若能夠在多種理論和多本書之間快速穿梭,對於尋找解決方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所以,買書的訣竅點在於:買回來的第一時間未必要看完,但一定要先瀏覽過目錄、前言和結論,稍微思考這本書究竟解決什麼問題,思路是什麼,我關心的議題它是如何說明的。
這種特殊的「閱讀」就可以讓你在遇上任何問題時,迅速找到可以諮詢的好書!
「買時間」,增加有效學習機會
提升學習品質還有第二種,也就是「買時間」。成甲在書中的舉例是,他會因為需要休息睡眠而多花錢搭計程車,為的是工作一天到家後還有精力閱讀做事。這是一個不錯的舉例! 只是我認為「買時間」還有另一層意義是:
參與講座或討論會,花錢省下時間向領域高手學習。
原因有二,
1. 縮短獲取資訊的速度:幫助節省摸索期的上手時間。
2. 現場感受的重要性:聽取其他與會者的提問和卡關處,可以幫助反思自己所學,同時現場聆聽了解對自己有價值的人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
5. 天賦:你的優勢就是那些讓你感覺很強大的事情
這麼多知識想學,究竟該從何入手?
就從你熱愛的事情著手!雪瑞小姐在另一篇文章《如何找到自己的長處?3 大原則教你克服工作疲乏感!》有提到如何分析自己的長處,找出自己的天賦。
成甲也在書中提到:學習要從自己的熱情點開始,因為你的優勢就是那些讓你感覺很強大的事情,暗示著那是你的天賦所在。
By Sherriel 雪瑞 寫在一個真摯分享的心情

每週一封溫暖來信
- 訂閱追蹤 Sherriel 雪瑞 -
- 收聽 Podcast 跨界生活家 -








訂閱電子報